11月11日 邯郸新闻网刊发 塑城市精神扬文明风采——邯郸邱县建设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纪实 报道指出 邱县自建设“省级文明县城”以来,不断改革创新、狠抓责任落实,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,有力开创了省级文明县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。 金黄的油葵、翠绿的林带、彩色沥青观光路,吸引游客纷至沓来。 创新机制常态化推进工作 邱县按照“分类实施、统筹推进、固强补弱、全面提升”原则,不断完善建设机制,为工作推进提供制度保障。 明确分工,形成责任机制。根据《邱县建设省级文明县城攻坚行动方案》,成立了11个建设工作部,分别由副县级领导担任部长,牵头协调,各负其责。并对27个副县级领导干部、84个单位承担的建设工作任务进行细化。 “网格化”管理,压实建设责任。全县18条主次干道及其包含的余条背街小巷、7个乡镇、35个住宅小区分别由一位县级领导和一个单位分包。教育、综合执法、住建、交警、交通、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;分包部门负责责任区的卫生整治。“四色法”管理,加大推进力度。该县制定了建设工作四色管理法,分别对90余个点位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认定,根据工作不同进展情况,分出绿、白、黄、红四种颜色,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。期间,该县县委书记、县长定期实地查看点位,督查办公室和督导组每天督查,形成督导通报24期,下发督办卡份。建立长效机制,持续开展工作。制定了《关于建立文明县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》,在更高、更深、更广的层次上推动文明县城建设工作 外塑城市之形群众得实惠 该县对城市设施进行改造提升。先后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,整体改造铺设污水管网、增设无障碍设施等各项工程,整治提升背街小巷40余条,改造老旧小区10个,更换破损老旧公益广告余处,补种绿植2万余棵,检修路灯多盏。同时加大村镇人居环境提升,规范了7个乡镇、个村的文化站建设,打造乡风文明示范街余条。大力开展市场和交通整治,规范城市秩序。规范流动摊点,设置了合义路北头、金三角等4个点位,允许流动商贩摆摊经营。落实“卫生清洁”“门店整洁”“绿化完好”等门前五包责任制,拆除违规设置广告牌匾、整治占道经营店铺、规范乱停乱放汽车、电动车等现象,并开展夜间市容市貌和市场秩序整治工作,取得了摊点摊走地净的良好效果。开展“僵尸车”清理,该县交警大队对各条街道违法停车进行清理和处罚,同时联合文明单位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。加大对背街小巷的整治,发动志愿者在胡同墙面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漫画。 “以前的脏乱胡同,如今蝶变成了‘文化胡同’,经过时都忍不住停下脚步观赏呢。”路过的群众纷纷表示。 内铸城市之魂绘就温暖底色 该县组织开展“邱县好人”“文明家庭”评选活动,宣传学习好人事迹、礼遇道德模范等,形成文明风尚。结合群众需求,开展文化下乡、惠民演出、文化培训指导等活动,真正达到贴合群众、服务群众。积极开展窗口单位、服务行业及文化场馆的文明建设工作,不断提升文明服务,规范完善了公园广场、车站、服务窗口等38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。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开展德育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,积极开展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主题活动,“传承红色基因”系列教育活动。把全县小区“胡同长”“楼道长”“单元长”纳入志愿服务队伍,发挥其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,动员每家每户参与到卫生整治、清洁家园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,不仅当好疫情防控应急员,还要当好环境整治工作的管理员、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和矛盾纠纷、信访隐患的排查调解员、党风政风的监督员,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。结合“胡同长制”“楼道长制”,网格化管理让建设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做到无缝式衔接和监管。(杨连广) 原标题:《上级媒体看邱县|邯郸新闻网:塑城市精神扬文明风采——邯郸邱县建设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纪实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3128.html |